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公司動態
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發展及競爭情況分析
2020/08/03
一、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力量分析
近年來,智慧水務已成為傳統水務領域轉型升級或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我國智慧水務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大大小小的智慧水務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同時整個領域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離真正的強大和成熟還有較遠距離。日前,國內首個智慧水務生態園在福州高新區智恒科技園建成并投入運行,我國智慧水務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智慧水務”是水務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數字經濟環境下,傳統水務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水務企業對節能降耗、提升運管水平等需求不斷提高,對智慧水務的需求開始呈現暴發式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智慧水務時代的到來,將給傳統水務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5年—10年,我國水務市場將出現空前火爆格局,“十三五”將產生百億、千億級的標桿企業,將助于行業競爭格局的深度調整。
事實上,作為一個提出只有數年的新概念,智慧水務的背景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提出之后,具體到水務工作的一次目標升華。智慧水務的發展不僅將助推我國水處理行業轉型升級,并將促進城市綠色發展的長遠標的。
根據高瞻產業研究信息網的研究員分析,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智慧水務建設已成為市場挖掘的熱點,而與此同時,供水現狀和水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卻讓智慧水務建設喜憂參半。
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不規范、產權隸屬關系復雜、品牌和類型魚龍混雜,能耗高、老化損壞、跑冒滴漏嚴重,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城鎮二次供水,國家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嚴重制約著智慧水務建設的進程。
當前的城市供水體制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應該是由政府主導的專業化運營的供水體制和產業政策。首先是政府主導,第二要專業化經營,第三我們的產業經營模式。目前產業經營模式是畫地為牢,極不利于智慧水務與智慧城市建設同步。
二、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分析
根據高瞻產業研究信息網的調研,中國水務企業數量眾多,但行業集中度低,企業單體規模較小,由于債券發行門檻較高,水務行業發債企業數量較少。
無論是供水行業還是污水處理行業,都有較高的管網建設以及設備采購成本,且行業準入須滿足相應資質,后期運營模式、收費標準及環保標準等方面均須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配準和監督,同時從經濟效率和產品服務半徑看,水務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區域專營性。我國從事水務業務的企業眾多,但行業集中度低。截至2016年底,其中最大的供水企業市場占有率僅3.75%,排名前十的供水企業市場占有率為17.21%;最大的污水處理企業市場占有率僅6.71%,排名前十的污水處理企業市場占有率為29.34%,供水行業市場化程度低于污水處理行業。
供水和污水處理運營模式比較相似,通常采用委托運營、BOT和TOT、BOO和TOO、ROT和PPP模式,運營模式較為多元,各種模式核心均在于取得政府授權從而進行水務經營,主要區別在于特許經營權獲取途徑、經營期限、產權歸屬、投資主體不同而有所差異。由于水務行業關系國計民生和生態環境安全,目前,我國多采用委托經營模式,由地方政府直接授權地方國有企業進行特許經營,部分技術和規模優勢突出的水務企業多采用BOT和TOT模式、BOO和TOO模式進行跨區域布局,此外部分政府直接出資(以土地作價入股或以現金的方式)和社會資本共同組建項目公司,政府以占有股份的形式對該項目實行雙層監管的PPP模式也呈增長趨勢。水費結算方面,地方政府以月或季度為周期直接對終端用戶(非特許經營協議簽訂方)收取自來水費,同時代收污水處理費,使得水務行業具有較強的經營獲現能力。
目前,我國水價采用由政府主導下的聽證會制度,企業對水價沒有定價權,供水業務被動地承受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長期采用“低水價+虧損+財政補貼”的模式,經營效率低下。而污水處理企業,通過簽訂特許經營權協議約定最低污水處理量保證最低單價以保證自身盈利。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偏弱,并對外部支持有一定依賴。
三、中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分析
2016-2017年中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
(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四、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析
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析
(數據來自高瞻產業研究信息網)
五、省級以上水利部門數據中心建立情況
1、水利數據中心的任務
一是承擔水利系統基礎性、全局性的信息庫的建設、運行和管理;二是在推進《規劃綱要》中明確的10大應用系統建設過程中,支持相關專業數據庫的建設并進行技術指導;三是負責建立、維護、管理水利信息目錄體系、數據交換指標體系;監督和協調數據交換和信息交換,形成完整的水利信息共享體制;四是根據需要承擔應用系統及其專業數據庫的托管;五是為水利系統內、外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2、水利數據中心的定位
水利數據中心將建在水利信息網絡的中央節點。根據水利信息網絡的設計,中央節點的部門網由涉密網、普通網和外網組成。涉密網和普通網之間物理隔離;普通網和外網之間邏輯隔離。中央節點和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節點的涉密網通過保密專線互聯,形成水利部涉密網;各節點相應的普通網采用VPN技術在公眾通信網絡上互聯,形成水利部專網;各節點的外網就是建立在公眾通信網上的因特網。
水利數據中心運行在水利部機關的普通網平臺上,通過水利部專網為水利部內部用戶提供共享信息服務,也可通過水利部專網的接口和其他政府部門的專網實現互聯互通。
為此,在水利數據中心除了存放水利基礎數據庫和托管的水利專業數據庫外,還要建立和維護一個水利信息的目錄系統,指向存放在數據中心外的其他水利部門和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供共享的數據庫。水利數據中心對公眾用戶的信息服務,則經由水利部門戶網站提供,利用因特網鏈接技術,水利部門戶網站可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相連,為各方面的用戶提供服務。
3、水利數據中心建設內容
1)建設數據庫和信息資源共享體系
一是在水利數據中心集中建設基礎性、全局性的國家水文數據庫(中央節點)、水利空間數據庫、水利工程數據庫以及行政管理基本信息庫;二是在推進10大應用系統建設中,同步建設相關的專業數據庫,例如:水資源數據庫、水質數據庫、水利數字圖書館等,為了減少建設、運行、管理的成本,大部分專業數據庫連同其應用系統可托管在水利數據中心內。對少數確需分散存儲的數據庫,則應以水利數據中心為樞紐建立水利信息共享體制。
2)建設應用服務平臺
應用服務平臺是數據中心功能的外部表現,將為大部分應用提供服務包括:①技術平臺。應用技術平臺是數據庫和應用之間的中間件,應用必須通過該平臺才能和數據庫交互。應用技術平臺采用分布式組件實現。②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為滿足各類用戶對空間數據的共享應用,要建立符合開放地理信息系統及互操作標準的各種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建立具有數字高程模型生成、DEM基礎分析、影象迭加匹配等功能的數字高程模型構造應用平臺。③水利信息目錄系統和數據檢索與發布系統。水利信息目錄系統是水利信息共享的基礎。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方法和編制工具建設水利信息目錄系統,包括以各專業數據庫為主體的交換信息目錄。對提供給公眾用戶的信息要開發檢索和發布系統。
3)機房環境和備份中心的建設
①建設高標準的數據中心機房。要建設獨立的數據中心機房,以保證實體(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安全可靠。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防電磁泄漏系統以及通風系統、防火系統、防水系統、電力系統、監控系統、門禁系統、布線系統等。數據中心定位在普通網上運行,并和水利部網站邏輯隔離,其網絡建設也可納入水利部網絡建設計劃中。②建設以SAN架構為基礎數據存儲、交換、服務系統。存儲區域網絡(SAN)架構是當代大型數據中心普遍采用的先進技術,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這和數據庫一起同為數據中心的核心建設內容。③建設備份中心。備份中心可分為本地同步備份和異地容災備份。本地同步備份是指在數據中心內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房來運行備份數據存儲區,其工作和數據存儲在線同步。備份機房和主機房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異地容災備份保證在天災等不可預見的情況下,即使數據中心和本地備份中心發生了故障,但數據仍在異地得到保護。
4)安全體系的建設
信息網絡及數據中心的安全問題涉及到各個層次的多種設施,其層次劃分及相應設施見表。
一是統一規劃,多方努力,不斷完善數據中心的安全體系。在前述的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中,已經包含了安全體系的若干層面,如數據中心機房環境和備份中心的建設就涉及到實體安全、主機系統安全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和通信安全應納入水利部公共網絡平臺的建設計劃中,包括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防火墻;規劃建立VPN和VLAN,實行訪問控制;建立入侵檢測、漏洞掃描等監測系統。在加強主機安全方面,除了建設備份中心外,還要充分重視主機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安全性,要建立從單機防病毒到網絡防病毒的完整體系。
二是以數據安全為重點,建立安全認證體系。數據中心主要在面向內部用戶的普通網上運行,面對形形色色的用戶(包括透過網絡安全控制進入普通網的公眾用戶),數據安全成為極大問題。因此,必須建立以PKI(公共密鑰系統)為基礎的安全認證服務系統,實施用戶注冊、授權和認證等管理功能。認證中心(CA)負責生產、管理、儲存、分發和廢止用戶的數字證書。水利數據中心要納入國家CA體系中,初期可使用國內已建的權威認證中心,經委托承擔部分管理功能。
三是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數據中心各層次的安全技術實施過程中,必須同時貫徹安全管理,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